武冈丝弦是一种民间曲艺,已有四百多年的演唱历史。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冈丝弦产生于明朝初年,是在宫庭音乐江南丝竹的基础上,吸收当地的民歌小调、戏曲音乐、寺庙音乐、経乐师、文人和艺伎加工创造而成。最初主要为珉藩王王宫所专享,明中叶以后逐渐传入民间,流行于当地上流社会和有闲阶层。
传统武冈丝弦参加深圳文博会演出 曾艺摄
邓星艾在学校传授“武冈丝弦” 曾艺摄
武冈丝弦老艺人演唱照片(右二为邓星艾)肖时玉摄
武冈丝弦的曲调高雅、旋律轻柔、唱腔舒展、色彩丰富、如云行流水、珠落玉盘,使人情感交集、心旷神怡,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她多数是表现封建时代女子哀怨情感,也有风趣、诙谐的内容 。在武冈丝弦中“独对孤灯”、“独坐绣楼”、“摘葡萄”、“越调”、“秋江”、“双下山”是很有代表性的。据《武冈州志》等史志记载,武冈丝弦形成于明代,经艺人们不断地总结加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广为传唱。
2011年,武冈丝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