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两会的胜利召开在我市宣传文化系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关注市两会盛况,学习市两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催人奋进、求真务实的大会,为推动邵阳构建新发展格局绘制了宏伟蓝图,凝聚了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市委宣传部志愿服务工作科科长范琳玲表示,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推进邵阳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在共建共享中汇聚起创文的澎湃动力。
“这次两会是一次统一思想、振奋人心的大会,吹响了‘十四五’邵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市文旅广体局公共服务科(非遗科)科长林志刚说,让广大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大有可为。要通过财政扶持、整合文化设施资源和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方式,在各县市区规划兴建或提质改造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着力解决文化基础设施不优、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要把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全市文化工作的重点,建立完善基层文化工作激励机制,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从两会中解读出三个字:闯、创、干,也就是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用于我们的工作中去。”市梅山文化研究与传播协会会员李昕说,邵阳是座千年古城,也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资源有资源,要名人有名人,要文脉有文脉,但是现在最缺的是宣传。想要破局就要闯创干,工作中做主角,主动融入、主动对接,融入张崀桂精品旅游圈,挖掘红色资源,打造文旅特色小镇,亮出邵阳名片。
谢文喜 摄
明确的目标、美好的蓝图,让全市旅游人信心满怀。邵阳中旅董事长银西龙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邵阳全域旅游的发展,对于全市文旅人而言,要守初心、知奋进,以尽快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山地康养中心为目标,建成一批山地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山地度假旅游小镇、山地度假酒店和山地度假民宿,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成一批高等级高品质旅游景区,设计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邵阳度假休闲。
宝庆竹刻国家级传承人张宗凡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5年培育50个特色小镇,与他从事的非遗传承事业息息相关。“非遗特色小镇是非遗传承体验设施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一种集收藏、展示、展演、游览、休闲、培训、孵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园区。”张宗凡表示,邵阳市区有传统工艺项目6个,是传统工艺集中区。他希望在市区建设一个非遗传统工艺特色村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工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和致富。同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在有条件、有资源的乡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在不断创新、传承、活化乡村传统工艺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为我们文物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市北塔文物管理所所长石太平表示,他们将自觉承担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充分发挥文物独特优势,用好北塔、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等代表邵阳文化的金色名片,积极配合推动邵阳全域文旅融合发展,讲好邵阳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化遗产内含的体现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故事讲好,把发生在邵阳大地的重大事件、英雄壮歌、先进事迹宣扬好,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有机地结合,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贺绿汀大剧院的管理使用单位,我们想让这么高大上的剧院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曾玲珑说,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惠民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们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定期展演花鼓戏经典剧目及全国各省市院团戏曲作品,引进包括音乐剧、话剧、舞剧、交响音乐会等各艺术门类的高雅艺术演出活动,积极打造贴近市场、符合邵阳老百姓需求的文艺品牌,通过一至两年精心培育,将贺绿汀大剧院打造成高雅艺术殿堂,不断提升邵阳城市文化品位,让文化艺术中心成为邵阳最炫目的城市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