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区:多彩非遗闹元宵 龙腾虎跃兆丰年
红网时刻2月16日讯(通讯员 苏渊)锣鼓喧天庆佳节,万众欢腾闹元宵。2月15日,邵阳市双清区在双清公园、前进村等多地举办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添节日氛围,此次活动吸引数百名市民游客前来参与。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龙狮翻腾、热闹非凡,赏非遗、舞龙灯、吃元宵……居民群众在多彩的民俗展示及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着岁月流转,人事翻新;祈盼着皓月初现,诸事成圆,万愁皆消。在双清公园活动现场,一字排开的木桌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庆烙画传承人唐文林、王艳萍夫妇,瓷刻传承人周诚昊,羽毛画传承人何芃等将各自的代表作品展出,引来市民驻足欣赏。宝庆烙画传承人唐文林还现场拿起电烙笔,创作“如虎添翼”烙画,挥毫泼墨,万千山水始于笔尖,新年祝福跃然纸上。为市民朋友们展示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引来众多居民竞相邀画。“早秃”“春去人依旧”“秋雁又南回”,各式各样或文艺、或奇趣的灯谜在指尖滑动,人们竞相扫码,参与线上猜灯谜活动。市民们或冥思苦想,或共同探讨,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益智添趣,乐中有学,不仅可领略祖国语言的奇妙无穷。还可用猜对灯谜的兑换券兑换传承人现场制作的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舞龙闹,元宵到”,与此同时,在双清区火车站乡前进村,我们的节日·浓情邻里 喜乐元宵”邻里共享元宵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正在进行。村民们自发组成的舞龙队及广场舞队陆续上演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这次活动的重头戏舞龙表演让村民大饱眼福。振奋人心的锣鼓声清脆响亮、整齐划一,昂首摆尾的长龙在绣球的逗引下,宛如蛟龙出海,上下翻飞、气势夺人,舞出了昂扬向上的幸福生活。一连串高难度动作表演下来,大家不禁惊叹,纷纷拿起手机拍摄留念。双清区举办此次闹元宵活动,目的是以文化为内涵,提升市民品位;以灯谜为载体,丰富节日生活;以书画为载体,丰富文化生活;以舞龙为载体,丰富精神生活。通过赏非遗、舞龙灯、猜灯谜,让市民朋友真切感受到元宵节浓厚的节日气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动态 红网邵阳站 Wed Feb 16 00:00:00 GMT+08:00 2022
非遗“闹”元宵 文化庆佳节
2月15日是传统节日元宵节,由市文联指导,区总工会、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文化”元宵节主题活动在双清公园举行。活动现场,展出的非遗手工作品吸引近百名市民驻足参观。本次活动特邀瓷刻传承人周诚昊、宝庆烙画传承人唐文林、邵阳羽毛画传承人何芃三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作品,演示创作过程。活动现场,非遗作品受到群众热情欢迎,有的向非遗传承人仔细询问创作灵感和所用材质,有的在一旁观赏、拍照,有的参与到非遗作品创作当中。“这只老虎好萌好逼真,它的胡须是怎么画出来的?”一名小朋友向宝庆烙画传承人唐文林询问,唐文林耐心地为其讲解,还在一旁指导她用烙铁作画。本次活动为群众献上一场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盛宴,让传统文化深植人心,为邵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
动态 双清发布 Tue Feb 15 00:00:00 GMT+08:00 2022
传承千年!扎根在乡间田野的“民俗记忆”…武冈这项省级非遗再放光彩
瑞虎啸,生活步步高爆竹闹,幸福门庭耀2022虎年春节期间,沉寂了一年水龙灯又出现在了武冈市邓家铺镇人民的视野。咚咚的锣鼓敲起来,代表喜庆与快乐的水龙灯舞起来,欢乐地人们喊起来:好美呀——大年初一晚上,夜幕徐降,四条长龙在一群群彩灯的族拥下,鱼贯而入邓家铺镇关凤桥平静的龙江河面上,拉开了石龙兴村人近年来每年必办的水龙灯民俗文化节盛会的序幕。在或紧或慢的锣鼓节奏中,“水龙”们或海底捞月、或四珠落水……转、翻、跳、窜,灵活起舞,千变万化。每逢年关,滩里的汉子们就要忙于扎水龙灯:砍竹、破篾、织龙灯、糊纸……滩里水龙灯是扎根在滩里乡间田野的“民俗记忆”。滩里水龙灯有主龙灯4条,每条为7仓,总长约6米,龙头、龙尾各1仓,龙身5仓,每仓1人,龙头两人轮换玩耍,玩珠者1人,颂灯二盏各1人;散灯、提灯百余盏各1人,大乐器四套、小乐器两套、龙歌颂唱团200人,后勤、安保等团队150人,队伍总人数超过600人。舞水龙灯是一项规模宏大的集体运动,它有扎龙、扎散灯、绘龙、出灯谜、唱龙歌、练龙等一系列程序,形成一个庞大的工程。舞水龙灯更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路数,依次序为“龙点头”“龙伸腰”“龙翻身”“钻龙门”“龙咬尾”“龙钻肚”“龙盘柱”。“钻龙门”和“龙盘柱”均先由八个颂灯组成“龙门阵”,然后龙在中间钻花、盘柱,形成舞龙时两次高潮。常用队形(阵法)有“双破肚”“半边月”“八字阵”“单四门”“双四门”等。舞龙和舞珠的人必须动作协调,配合默契,龙随珠转,身随头动,前动后跟,融为一体。通过舞龙运动,也将丰富的中国国学、兵法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舞水龙灯时,场面壮观,人们在热火朝天的鼓乐伴奏下,个个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舞龙活动持续将近一个小时,高潮一浪盖过一浪,将新时代里安乐祥和、国泰民安以及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舞出了一台群龙颂盛世,万人赏心的传统文化大戏。滩里张昌湘老人现年86岁了,8岁开始学鼓、16岁舞龙、26岁扎龙头。“打我记事起,最开始是我爷爷在做这门手艺,后来是我父亲掌管,接着手艺传到了我这一代。”研究滩里水龙灯70余年的他,早已成了水龙灯文化的传承掌门人。为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昌湘开始在年轻人中物色心的传承人。在他的亲自教学下,徒弟们大都继承了破篾、织龙灯、糊纸、耍龙灯、祈福的精髓。说到徒弟,张昌湘面露笑容,“他们都很乐意去学,我们也会去指导。你握要这样,站要这样,睡卧着要这样,都有专门的规范,不能半吊子......”在滩里人和武冈市非遗中心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12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滩里水龙灯项目荣耀入选。(以上来源:林日新、付勇)滩里人从水龙灯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水龙灯已成为滩里人探索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相信不久的将来,水龙灯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节日的快乐,更多的是来自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动态 邵阳日报 Wed Feb 09 00:00:00 GMT+08:00 2022
武冈的“滩里水龙灯”
瑞虎啸,生活步步高;爆竹闹,幸福门庭耀。近了,近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2022虎年春节就要到来。沉寂了一年水龙灯又将出现在武冈市邓家铺镇人民的视野。咚咚的锣鼓敲起来,代表喜庆与快乐的的水龙灯舞起来,欢乐的人们喊起来:好美呀——大年初一晚上,夜幕徐降,四条长龙在一群群彩灯的族拥下,鱼贯而入邓家铺镇关凤桥平静的龙江河面上。拉开了石龙兴村人近年来每年必办的水龙灯民俗文化节盛会的序幕。在或紧或慢的锣鼓节奏中,“水龙”们或海底捞月、或四珠落水……转、翻、跳、窜,灵活起舞,千变万化。每逢年关,滩里的汉子们就要忙于扎水龙灯:砍竹、破篾、织龙灯、糊纸……滩里水龙灯是扎根在滩里乡间田野的“民俗记忆”,2019年9月23日,滩里水龙灯申遗成功,邵阳市政府将水龙灯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滩里水龙灯的传承人张昌湘介绍:“水龙灯是龙灯的一个分支,因为龙生活在水中,所以在水中耍龙灯,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武冈州志》载,今武冈市邓家铺镇滩里村,“历有舞水龙灯之习俗,其源可溯至唐末”。 滩里水龙灯有近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唐朝,繁荣于大宋,发展于元明清,盛传于民国,继承于当代,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规模宏大,技艺复杂。滩里水龙灯有主龙灯4条,每条为7仓,总长约6米,龙头、龙尾各1仓,龙身5仓,每仓1人,龙头两人轮换玩耍,玩珠者1人,颂灯二盏各1人;散灯、提灯百余盏各1人,大乐器四套、小乐器两套、龙歌颂唱团200人,后勤、安保等团队150人,队伍总人数超过600人。舞水龙灯是一项规模宏大的集体运动,它有扎龙、扎散灯、绘龙、出灯谜、唱龙歌、练龙等一系列程序,形成一个庞大的工程。舞水龙灯更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路数,依次序为“龙点头”“龙伸腰”“龙翻身”“钻龙门”“龙咬尾”“龙钻肚”“龙盘柱”。“钻龙门”和“龙盘柱”均先由八个颂灯组成“龙门阵”,然后龙在中间钻花、盘柱,形成舞龙时两次高潮。常用队形(阵法)有“双破肚”“半边月”“八字阵”“单四门”“双四门”等。舞龙和舞珠的人必须动作协调,配合默契,龙随珠转,身随头动,前动后跟,融为一体。通过舞龙运动,也将丰富的中国国学、兵法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舞水龙灯时,场面壮观,人们在热火朝天的鼓乐伴奏下,个个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舞龙活动持续将近一个小时,高潮一浪盖过一浪,将新时代里安乐祥和、国泰民安以及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愿望表现的淋漓尽致,舞出了一台群龙颂盛世,万人赏心的传统文化大戏。当地还流传一曲《出龙歌》:“快快把龙舞起来,江上早有大竹排。排一开来水又大,转过弯来阵势摆。船头坐起观世音,船尾坐定是龙神。观音门前一块畬,种片红花栽片麻。姐姐爱我挺如麻,我爱姐姐好红花。有姐岸边看着我,舞起龙来劲头大……”滩里张昌湘老人现年86岁了,8岁开始学鼓、16岁舞龙、26岁扎龙头。“打我记事起,最开始是我爷爷在做这门手艺,后来是我父亲掌管,接着手艺传到了我这一代。”研究滩里水龙灯70余年的他,早已成了水龙灯文化的传承掌门人。为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昌湘开始在年轻人中物色心的传承人。在他的亲自教学下,徒弟们大都继承了破篾、织龙灯、糊纸、耍龙灯、祈福的精髓。说到徒弟,张昌湘面露笑容,“他们都很乐意去学,我们也会去指导。你握要这样,站要这样,睡卧着要这样,都有专门的规范,不能半吊子......”在滩里人和武冈市非遗中心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12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滩里水龙灯项目荣耀入选。滩里人从水龙灯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水龙灯已成为滩里人探索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相信不久的将来,水龙灯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节日的快乐,更多的是来自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扎龙头出灯水上滚龙灯
动态 Wed Feb 09 00:00:00 GMT+08:00 2022
车马灯——邵东乡下的旧年味
过年了,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足起来了,钱包也一天天鼓起来了。但年味也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急迫,车马灯应时重新走进当地老百姓视野。据邵东车马灯非遗传承人唐志平介绍,邵东的车马灯起源于明代,流传至今有600多年历史了,据传这个习俗是朱元璋“血洗湖南”后,随南迁邵东的江西人带过来的,只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糅合了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间曲调,表演形式更具湘中的地域特色。据行家曾桂荣介绍,车马灯实际由车、马、灯组成的故事,又叫闹花灯,热闹喜庆。故事多取自《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及一些民间传说。车子姑娘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一戏,说的是关羽(骑马红花脸)护送刘备两个老婆(坐在车中的两个美女)过五关,斩六将,行至古城,被张飞(坐马的黑花脸)误会不予放行的故事;孙猴子取自《西游记》,两个蚌壳精故事取自聊斋;还有一个船夫划船,船前一个白衣美女(白蛇精),一个青衣美女(青蛇精);船后一个背伞的帅哥(许仙)。这个故事取自《白蛇传》"断桥会"一折戏。灯(最先是灯笼里扦腊烛,后演变成灯笼里装煤油灯)的作用,既作夜间行路照明,二是增加娱乐气氛。浓浓夜色中,长长的灯笼队伍,非常壮观。特别是耍灯盘龙,灯光在夜幕中忽明忽暗,急转移动,令人目不暇接,惊喜至极。耍车马灯离不开三花子和王婆,全靠三花子和王婆插浑打科热场出脆。还有《朱买臣卖柴》、《罗瞎子算命》(牵引罗瞎子的小孩叫波伢子)、打花灯(十月子飘),打渔鼓等戏曲和故事。而车马灯非遗传承人唐志平介绍得更为细致:耍车马灯也叫走马灯。一般由数十盏马灯绑扎在木棒上,每人手举一盏,排成长长的队伍,队伍中穿插有分别化装成红、黑“花脸”的两位“骑马”老生,两位“乘坐”在花车上的“车子姑娘”,由两名短衣“车夫”推着(一般由一男一女两位小朋友扮演),“车子姑娘”(花旦)一手提灯笼、一手拿手帕。队伍中还有插诨打科、活跃场面的“罗瞎子”“波奶几(调皮的细伢子)”“王婆”“晚妹子”等角色,同时扎了许多“故事”,如《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白蛇传》一男两女三位主角,还有《文王访贤》《姜太公钓鱼》《朱买臣卖柴》和“老汉背妻”(假人背真人),以及一大群装束各异的“鲤鱼精”“蚌壳精”“乌龟精”等等,不一而足,令人目不暇接。加上至少一、两套锣鼓,几支唢呐、几把二胡等乐器伴奏,一支完整的车马灯队伍至少要50——60个人左右,有时多达80甚至上百人。上门表演时一般先是“排灯”,即挨家挨户问候请安,然后“窜灯”,最后面对堂屋左右“排阵”。表演的主题是四季耕作和民间风俗,除走马灯,包括“滚簟子”“半边月”“窜8字”“大开门”“四角定子”“九曲黄河”等耍灯表演外,还有“打课子”(念顺口溜送祝福)、唱调子、演小戏等。唱调子是由两位花旦(“车子姑娘”)和与之戏耍逗乐的“三花子”共同完成,即唱“杨花小调”,都是些地花鼓情歌小调,表现祝福、喜庆、爱情、劝世等内容,曲调有《拜年调》《四门求财》《四季观花》《闹五更》《五更陪郎》《五更留郎》《五更子溜》《十打》《十送》《十月子飘》《十个果子》《十双鞋子》《十月探妹》《十月望郎》等。唱的最多的无疑是人人都爱听的男女对唱《四门求财》,又叫《打四门》:“打开东门进财宝,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莫滚出啰,滚一个满堂红。左手开门郎是金鸡叫,右手开门妹是凤凰啼。郎是金鸡叫,妹是凤凰啼。石榴子开花红呀红彤彤。摘一朵石榴花,忙往我妹头插。插起乖不乖啰吔?两位妹妹好人才!干哥哥爱不爱啰吔?爱得我也爱你,怎么得拢来?只要我干哥哥爱,为妹挨拢来,挨拢来,挨拢来,爱玩的爱耍耍到您贵府来吔!”车马灯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三国时候刘备麾下关羽、张飞、赵云营救甘糜二位夫人的典故。车马灯里表演“骑马”的红脸黑脸两位丑角,对应的就是关羽张飞,中间打“花子”的“四哥哥”,原型是赵云。两位“车子姑娘”,对应的是刘备甘、糜二位夫人。举马灯的“大部队”,则对应当年打着火把的士兵。作为邵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车马灯,主要流传于野鸡坪、简家陇、杨桥、火厂坪、砂石等地。邵东车马灯历史悠久,在解放初期十分流行,据家父介绍,当时在野鸡坪、高楼、高桥三个地方就有群兴老黄土坝、仁风高山头、中山苍场屋、高桥堆头、高楼建华等好几支车马灯队伍。而其中数野鸡坪镇群兴村老黄土坝的这支车马灯队伍最为出名,一是参与人数众多,二是地花鼓表演和“课子”打得最好。其中有个细节常常被我们村的老一辈津津乐道:说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銮公祠有个白大劳、白大庚两兄弟,都是一穷二白的单身汉,但都特别喜欢耍车马灯。某年正月的一个雪天晚上,车马灯队伍踏着厚厚的积雪挨家挨户上门“拜年”,在过一个田坝氹的时候,负责打大锣的白大劳脚底一滑,摔倒在地,打小锣的弟弟白大庚忙伸手去拉,白大劳当即摆手拒绝,硬是坐在雪地上打了一记大锣才起身。他是生怕起身的功夫耽误了这一记锣,其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这样的车马灯队伍自然大受欢迎。以前农村没有其他的文化娱乐,只有过年时的舞龙灯、耍狮子、走车马灯才让人乐呵乐呵。尤以耍车马灯最为闹热,参与耍灯的人多,一路追随观看的人也多。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最喜欢看锣鼓停顿间隙,车马灯方与当地接待方的即口力表演,双方把对方一阵猛吹的吉祥话比拚,留在我的记忆力印象特别深。据车马灯非遗传承人唐志平反映,2022年正月初三、初四连续两晚出灯,社会反响良好!由此可见传统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社会影响力,作为车马灯的“非遗”传承人,深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且责任重大!
动态 红网论坛 Sun Feb 06 00:00:00 GMT+08:0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