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赵逢春调研指导非遗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9月2日,区委书记赵逢春到兴隆街道办事处观音塘社区调研指导非遗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丽江,兴隆街道、区文旅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在观音塘社区文化长廊,赵逢春认真参观现场的非遗作品,观摩非遗技艺展示,并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宝庆烙画、宝庆竹刻、宝庆瓠艺、邵阳艺术瓷刻、手工编织和剪纸等项目创作过程、工艺价值与传承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现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魅力,并鼓励非遗传承人要坚定信心、推陈出新、续写经典,继续探索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新方向和新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的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和共同情感,是传统文化的无价瑰宝。近年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区现有省级非遗项目八极拳(李氏八极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处——石桥街道龙骨水车传习所,市级非遗项目5项,代表性传承人3人,非遗扶贫工坊2个:石桥街道立新社区、魏源书市土布纱绣馆,均凝聚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文化战线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的辛勤付出,承载着全区各族人民的关注期盼。下一步,双清区将以文化为载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点,将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加生动多样的形式带进社区、村部、景区,营造出全社会关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赵逢春强调,认真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多争取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不断扩大非遗项目传承人群体,在保护中发展,创造更多社会效益。要强化政府牵头引导,在建基地、扩宣传、育人才、造氛围等方面加大扶植力度,探索实施分类保护措施,健全激励机制,重视培养和扶持民族民间艺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设高层次领军队伍,通过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等方式充实人才储备。要以宣兴遗,结合培训、比赛搭建更多交流展示平台,讲好非遗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提高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保护非遗的良好局面。要守正创新,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模式,促进非遗资源合理利用,加强非遗基地建设,创新传承抱团发展,要将“文脉”与“商脉”有机统一起来,丰富业态融合,探索产业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文创新品、精品,让非遗融入市场、融入现代生活,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让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利用再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以非遗产业蝶变推动民族融合新发展。随后,赵逢春一行还查看了阳光公园里“阳光周周乐”精品文化阵地建设,详细了解文化阵地建设情况,并指出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落脚点,把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新时代思想宣传工作、文明创建工作等结合起来,打造文化精品,真正让群众受益。
动态 邵阳市双清区文化馆 Mon Sep 04 00:00:00 GMT+08:00 2023
传承非遗,洞口国家级非遗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精彩上演!
8月31日晚上,国家非遗沉浸式情景剧《棕包脑的传说》在洞口县人民大会场公演,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棕包脑”文化内涵,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邵阳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驰宇,洞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云、肖谋解,副县长林飞到场观看。国家级非遗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由洞口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指导,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县文化馆承办。湖南省文化厅艺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省文化馆副馆长周固坚导演。唐煜在致辞中指出,“棕包脑”舞是洞口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的传说》以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戏剧创作与艺术升华,将民间舞蹈搬上现代舞台,全方位展示了洞口人民的民俗风情、文化脉络和民族团结。该剧的创作,得到了邵阳市文旅广体局的精心指导,凝聚着剧组团队和全体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洞口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该剧的上演,进一步引导洞口县人民树牢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守正创新的勇气和锐气,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棕包脑的传说》讲述了在很久以前,雪峰山深处的村寨中住着一对瑶族母子,美丽的阿妈在一次采药时被山妖掳走。她的儿子为了救母,拜梅山神为师,苦练本领。为了不让山妖察觉,他用棕片包裹脑袋、藤蔓缠身寻母,在经历千难万险后打败山妖,救出母亲。据了解,棕包脑”是洞口县瑶族一种古老神秘的祭祀舞蹈,201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棕包脑因用棕片包裹脑袋舞蹈而得名,其舞蹈动作以摆首、甩臂、舞棍、扭腰、跺脚、左右顿步为主,具有简练干净、粗犷有力的特点。棕包脑具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瑶族先民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
活动 洞口县文旅广体局 Sat Sep 02 00:00:00 GMT+08:00 2023
湖南新邵:非遗“剪”出民族团结花
7月25日,湖南省新邵县在该县美术馆举办“同心共筑中国梦,踔厉奋进新征程”主题非遗剪纸作品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等56幅“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剪纸作品主题鲜明、构思精妙、大气磅礴,融合南北风格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魅力。“沉浸式”感受非遗剪纸技艺(岳娟 供图)展览现场,众多剪纸爱好者还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剪纸创作。近年来,新邵县聚焦新时代统战工作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建强平台载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深入调研,合力攻坚,组织开展了“喜看新成就、同心赞新邵、共谋新发展”“筑同心˙跟党走”等系列活动,学思想、凝共识,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肖斌辉 岳娟 杨明航)
动态 央广网 Wed Jul 26 00:00:00 GMT+08:00 2023
2023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盛大开幕!五大活动带你嗨不停!
7月23日晚2023·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暨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博览会在“中国山歌之乡”城步苗族自治县拉开帷幕现场国家民委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朱彤代表国家民委向城步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荣誉称号当晚,开幕式在创演秀《化溪》拉开序幕,民族歌舞《山歌唱红六月六》《杜鹃花开》《可爱的苗乡》《挑担茶叶上北京》、独唱《对歌对到日落坡》《银铃阿妹》等精彩节目相继上演。整场文艺表演以“山歌·循迹”为引,分“山歌·缘起”“山歌·赓续”“山歌·四海”3个篇章逐一递进,讲述从远古时期山歌的诞生,再到六月六山歌节与历史、人文交互的时空演变,为观众呈现一场生动、宏大、具有代入感的“城步山歌史诗”。六月六山歌节是湖南省四大民俗节庆品牌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本次节会已是第25届,以“三湘农品汇苗乡·四海山歌上南山”为主题,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以节庆搭平台、展会促交流。山歌节共安排了5大主体活动,分别为2023·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暨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博览会开幕式及文艺晚会“邂逅美品·悦动苗乡”高山美食音乐周“聚话农博·筑梦苗乡”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发展研讨会暨高山农产品展销会“乐享生活·畅游苗乡”湘桂风情精品旅游推介会“悠游南山·凉夏苗乡”避暑休闲体验活动暨首届南山星空露营活动近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借力六月六山歌节,推动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以特色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升温,深度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围绕“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推出特色创意项目,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 新湖南、邵阳日报 Mon Jul 24 00:00:00 GMT+08:00 2023
这里不仅有《早安,隆回》,还有“南方纸都”......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一首《早安,隆回》走红网络,让一座湘中小城——湖南省隆回县火爆出圈。但你不知道的是,她除了是歌曲中“向阳而生”的网红城市,还是以滩头手工抄纸闻名的“南方纸都”。滩头手工抄纸技艺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为推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向前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7月5日至7日,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钟妍、非遗专干孙琴琴带领非遗记录团队(湖南龙马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前往隆回县“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研学基地”,开展滩头手工抄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志军记录工作。隆回县非遗保护中心支部书记、主任廖小飞,副主任邓波全程协助记录工作。滩头手工抄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志军记录工作合影2021年10月,李志军老师患颅内动脉瘤,进行开颅手术后,身体一直处在恢复状态,但仍积极配合记录工作。为了保证李志军老师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省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记录团队增加了前往滩头镇的次数,缩短了每天的工作时间。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钟妍(左三)、非遗专干孙琴琴(右一)详细了解传承人李志军(右二)生活近况。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部书记、主任廖小飞(左上),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邓波(右三)全程协助记录工作。期间,在学术专员陈剑(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对传承人李志军及其徒弟、家人,项目保护单位、当地研究学者等进行了第一阶段口述史访谈,回顾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的历史变迁,全面了解传承人李志军的学艺与实践经历等,以及他为滩头手工抄纸的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学术专员陈剑教授(左一)对传承人李志军进行口述访谈传承人李志军接受口述访谈当地研究学者张晗(县文旅广体局三级调研员、原局长)接受口述访谈县文旅广体局副局长马桃花接受口述访谈当地研究学者马轶麟接受口述访谈村村有槽坊,处处闻纸香!滩头手工抄纸技术继承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术”,隋朝时代就已经成熟,当时滩头镇就被誉为“南方纸都”。清代、民国达到鼎盛时期。主要生产土纸,还衍生出皮纸、色纸、香粉纸、宣纸、炮簾纸等多个品类,年产各种纸品几十万担,远销云南、贵州、潭州、汉口,直至上海、香港、东南亚。滩头手工抄纸的制作相当复杂,需要历经砍竹劈料、下凼漂洗、洗料沤凼、踩料、煮滑、抄纸、整坨、榨干、溜纸、启纸、焙纸等一系列传统工序,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从砍下楠竹到一张手工抄纸制作完成,需要花上100天,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机械操作,所以又称之为土纸。它的纸张金黄,柔软细腻且薄,柔韧而不脆,遇水后不卷不皱,吸色性能好,且纹路如织,具有机械纸不能比拟的质感,还有一缕清香味。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工序——削青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工序——入帘抄提(抄纸)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工序——晒纸滩头手工抄纸滩头手工纸业的繁荣,带动了滩头木版年画、隆回鞭炮、手工纸伞、宝庆书局(出版业)、梅山纸马等以土纸、色纸、皮纸为原料或为载体的多种文化与手工传统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2014年,滩头手工抄纸技艺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6年,在项目保护单位的支持下,李志军作坊原址上建起了一座面积达3300余平方米,集料凼池、抄纸作坊、烘烤焙屋、加工坊、展示馆等于一体的手工抄纸作坊园;2018年,58岁的李志军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隆回县“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研学基地”李志军老师项目实践——入帘抄提(抄纸)资料图近年来,因李志军老师技艺高超,创新产品市场销售良好,境内其他作坊的手工抄纸艺人也纷纷前来学习取经,李志军总是耐心指导。同时,李志军老师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到当地的乡村少年宫为手工抄纸兴趣班的学员们上课,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确保手工抄纸技艺后继有人。在李志军的努力下,滩头手工抄纸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传承,技艺传承状况总体良好。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通过全面、真实的记录,让滩头手工抄纸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弘扬和传承,也将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留下宝贵资料。
动态 湖南非遗 Sun Jul 16 00:00:00 GMT+08:00 2023